热门土地

稻田里的养殖秘密,为什么南方会在稻田里养鱼?​

利用稻田水面养鱼,既可获得鱼产品,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,排泄粪肥,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,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,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。1990年中国稻田养鱼面积达67多万公顷,平均亩产鱼50千克左右。

   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,既可获得鱼产品,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,排泄粪肥,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,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,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。1990年中国稻田养鱼面积达67多万公顷,平均亩产鱼50千克左右。

    什么是稻田鱼

    稻田鱼,顾名思义就是养殖在稻田里的鱼。稻田鱼在进入稻田前同水稻也是不无关系,幼苗时期的稻田鱼就生长在同稻田1米左右距离的一条条深水内,当它们个头达到一定大小,便被放养到稻田自由生长。

    稻田鱼的排泄物会增加稻田养分,从而使水稻生长更加旺盛,那么水稻的丰收无疑就让稻田鱼变成了宝贝。

    除了鱼,稻田里也可以养殖蟹类。稻田里养殖的这种蟹叫做中华绒毛蟹,它们具有黄脚、毛长、背青、腹白等特点,也是一直被市场认可的经济蟹类,又称“大闸蟹”。

    鱼蟹稻共生是一种符合生态种养关系的种养模式,首先稻田可以提供适合鱼蟹生长的先天有机食物的水体环境,同时鱼蟹在稻田生长过程中还为稻田补充有机养料,三者之间互为补充,又相互影响,形成了有机循环的小区域空间。

    养殖稻田鱼,每亩稻田可以增收1000元以上,在不增加占用稻田种植空间的同时养殖稻田蟹,每亩也能增收1000多元。稻田鱼和稻田蟹加起来可以给每亩稻田增加近3000元的收入。

    稻田养鱼历史

   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,远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,我国勤劳智慧的农民就巧妙地利用稻田养鱼、稻鱼结合,相互促进,增加收益。

    我国稻田养鱼起源于东南和西南各省山丘水稻区域。新中国建立后,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,稻田养鱼逐渐从山区向平原,从南方向北方拓展,到1989年,全国稻田养鱼总面积已发展到1330万亩,总产量12.5万吨,每亩平均产鱼12千克。各地广泛开展了稻田养鱼的研究与大面积丰产试验,深人探索了稻田养鱼增产的机理,改进了养殖制度,扩大了养殖对象,从而使以稻为主、养鱼为辅、稻鱼结合的耕作制度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,使"稻田养鱼鱼养稻,稻谷增产鱼丰收"的内容不断地充实和丰富,展示了稻田养鱼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。

    为什么南方会在稻田里养鱼?

    稻田养鱼当然是以稻谷为主,以草食性鱼类为辅,双方互动,互利共赢。

    首先,稻田环境对鱼类生长有很大贡献。稻田杂草多,病虫害多。这些生物只是鱼类的最佳饲料。第二,因为稻田需要随时灌溉,所以可以保持水流,让鱼儿喝更干净的水。同时,在稻田里游动的鱼也能翻翻稻田的土壤。鱼产粪便时,可直接用作稻田肥料,增加稻田土壤养分,进而提高稻田产量。这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,我们可以增加水稻产量,也得到丰富的鱼。

    事实上,稻田养鱼的好处不仅仅是产量的增加。首先,在水田里养鱼可以减少农民叔叔对土地的需求,增加土地的再利用,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好处。第二,稻田养鱼可以增加鱼类数量,从而使鱼产品的价格变化不大,避免了一些供需问题。同时,还可以解决一些地区的鱼类问题。第三,稻田养鱼也明显提高了农民的钱包。稻田养鱼可以减少化肥或鱼饲料的使用,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购买,而且保证稻米和鱼中没有太多的农药残留,使我们能吃得舒服。第四,稻田养鱼可以保持大量的水分,这将有助于预防诸如防洪、抗旱等自然灾害。第五,稻田养鱼大大减少了害虫数量。稻田里的蚊子和其他小昆虫直接被鱼吃掉,所以一些特殊疾病不会传染。

     

       农产品采购,就上美村旗下平台。可微信搜索“meicunxin”公众号,之后后台留言提示加入美村农业交流微信群,寻找合作伙伴,一起用土地致富。